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新闻资讯>>正文

【深圳特区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百姓成特区一体化最大受益者

发布时间:2018-07-12  点击:[]

特区一体化这8年,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国际大学城在深圳东部崛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工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投入运营……这些是以前原特区外居民想都不敢想的。”谈到特区一体化带来的变化时,龙岗的退休干部郭晓霞如数家珍。

这几年,原特区外的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和大鹏辖区内,一所所新学校、一家家新医院、一个个新公园相继建成,使得公共配套存在巨大短板的原关外地区,迅速缩短了与原特区内的差距。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深圳要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目前,深圳各区正通过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

以“一体化”破解“二元化”

特区一体化之路该怎么走?按照规划,深圳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来破解“二元化”的难题。

曾几何时,不少原特区外的居民上学、就医都要赶赴罗湖、福田,因为只有在原特区内才有高品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自2010年7月1日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两轮特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基本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跃上了新台阶。

以教育为例,自实施特区一体化以来,原特区外的千人学位数达116.3。“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0.7万个,其中78.5%位于原特区外。“十三五”规划建设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以上,70%以上也位于原特区外。

医疗领域也是如此。深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到202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萨米医疗中心等一批在原特区外规划新建的市属三级医院投入使用,原特区外地区新增床位1.8万张、每千人床位数从2015年的2.66张增加到现在的4.0张。

为深圳发展增添新动力

这几年,随着教育、医疗资源的不断集聚,原特区外的居民成为特区一体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深圳西部的宝安实施“集群化办医、办学,集团化管理”改革,先后成立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职教集团、宝安幼教集团四大教育集团,2017年全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超3万个。同时,宝安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3+2”“南中北3个片区”的医疗格局。当前,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040家,病床7980张,现有三甲医院2家,国家级示范社康中心4家。

作为“东进核心区”的龙岗,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相继进驻办学,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华中师大附中等优质学校先后设立分校;新建区中医院、区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市第三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这几年,龙岗还新建基层体育设施近50万平方米,引进和举办各类高端体育赛事150多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800多场,成为全国举办高端赛事较多的城区之一。

郭晓霞说,深圳国际大学城在东部的崛起,不仅使龙岗多了几处新地标,更使深圳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驱动力。目前,国际大学城已聚集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端元素,并正布局特色学院园等高端项目。这让曾经奋战在一线的郭晓霞感慨不已:“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国际名校喽。”

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邻城

今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光明新区开业,该院致力打造世界名院,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承担深圳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疑难重症诊治任务。

从地图上可见,光明新区毗邻东莞等城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开业、受益的不仅仅是光明的居民。开业以来,不少就医者流露出对中山附属第七医院的期待之情,他们纷纷表示,相信中山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期待该院能在深圳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光明,可以期待的远不止中山附属医院。目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快建设并已动工,光明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正全力推进,去年全年新增学位4830个,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5所。该区还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组建光明医疗集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也已动工建设。

作为深圳“中轴”的龙华区,过去五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22所,新增公办学位35270个。其中,2018年将建成区第二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华南实验学校、和平实验小学等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鹭湖外国语小学、清泉外国语小学等2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借址招生,共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11160个。这是龙华区大力推进中轴提升战略的生动实践。

一体化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大鹏新区没有高中的历史从此结束。”去年8月,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开学典礼举行,首批小学、中学、高中385名新生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名校的愿望。

大鹏新区成立初期,教育规模小、基础薄弱,全区共28所学校,仅占全市总量的1.5%。无名牌学校,更无一所高等中学,在校学生更是只占全市总量的0.9%,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新区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中,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累计实施77项教育基建项目,加强软硬件建设。目前新区成立12个名师工作室,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专业外籍教师全覆盖;千人学位数118个,较建区之初的95.5个增长52.78%;中考优秀率、优良率屡创历史新高,较建区之初分别提升52.57和44.31个百分点。

另一个“东进核心区”的坪山区,教育医疗的建设同样提速提效——深圳技术大学(筹)完成首批招生,实验学校南校区、马峦小学主体封顶,田田学校、坪山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一批新建项目动工;整体接收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萨米医疗中心投入试运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开业在即,区人民医院整治提升和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

“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最大改变的是在家门口读名校看名医。”土生土长的大鹏新区老干部李伟文说,特区一体化的建设,给原特区外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文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1807/12/node_A04.html#content_414924

撰稿人:深圳特区报记者 邸继勇

上一条:【深圳商报】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安排 深圳实施科技创...
下一条:【深圳特区报】传承中华医学瑰宝 打造一流针灸专科

关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筹备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深圳市龙岗区龙飞大道500号广播电台制作中心西座344    电话:0755-84574752